經過十年發展,廣東金融高新區目前已吸引PICC南方信息中心、友邦金融中心等326個項目進駐。 資料圖片
過去的一個月里,廣東金融高新技術服務區(下稱“廣東金融高新區”)分別迎來了一大批新三板掛牌企業和幾乎全部的廣東轄區上市企業。
這是因為,廣東證監局分別聯合廣東新三板公司協會、廣東上市公司協會,先后在廣東金融高新區舉辦2017年第四期掛牌公司的“監管第一課”培訓,及2017廣東上市公司投資者集體接待日。資本氛圍愈發濃厚。
而3月底舉行的廣東金融高新區資本市場發展大會,不僅聚齊了滬、深、港三大證券交易所,還吸引了IDG資本、紅杉資本等一眾國際知名的投資機構前來。
從2007年掛牌至今,十年發展,廣東金融高新區不僅以“金融后援基地”輻射亞太,更是以融科技產業金融于一體的“產業金融中心”集聚起一批創新金融業態,以強大的資本力量,支撐著佛山乃至整個珠三角的制造業轉型升級。
不僅如此,廣東金融高新區還積極探索一條“信用為本、跨界共享”的金融發展之路,著力從根上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區委書記黃志豪則表示:“要將廣東金融高新區打造成為全國信用建設的示范區。”
撰文:王詩琪 唐文輝 編輯統籌:李杰倫
南海企業上市熱背后多層次資本市場增加金融供給
近日,中國證監會正式發布《區域性股權市場監督管理試行辦法》,并將于7月1日正式施行。作為滬深交易所、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下稱“新三板”)之外的資本市場板塊,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是中小微企業融資的平臺。
這意味著,在廣東金融高新區股權交易中心(下稱“粵股交”)注冊掛牌的2800多家中小企業,將擁有更規范的投融資環境。
而不久前的《證券法》修訂草案二審,新三板作為證券交易場所之一,首次被寫入。
上述信息說明,面向不同規模企業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正在逐步完善。
登陸資本市場對企業意味著什么?
面對這一問題,今年3月掛牌深交所創業板的廣東新勁剛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李正曦說,資本市場能為企業提供多種融資手段和方式,支持企業做大做強。
南海上市企業則正在以實際行動展示資本的魅力。
被稱為“并購達人”的廣東東方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東方精工”),上市2年后,即通過超募資金及自由資金收購業務體量3倍于自身的意大利Fosber集團。在今年2月,東方精工獲證監會批文,允許其以47.5億元收購鋰電池龍頭企業北京普萊德新能源電池科技有限公司。
通過兼并收購,東方精工不僅得以延伸產業鏈、開拓海外市場,還切入了新興行業領域。自2011年上市以來至今,營業收入翻了兩番。
東方精工幾次“蛇吞象”背后,是資本市場的強大力量。
據《佛山市南海區上市公司、新三板掛牌公司研究報告》,南海上市企業及新三板掛牌企業資本運作活躍。2015年至2016年間,共有8家企業投入27個重大項目,包括擴產改造、項目研發、技術改造等,計劃投資金額超過93億元,平均收益率達24.3%;共有12家企業進行了超過20個并購或增資項目。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孫國峰曾表示,隨著經濟發展階段的轉變,單靠金融“量”的擴張已經無法滿足實體經濟多層次、多元化、多類型的金融需求,因此要推進金融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正是優化金融結構的重要步驟。
在這一背景下,今年2月,南海出臺《促進優質企業上市和發展扶持辦法(2017年修訂)》,在粵股交主板掛牌企業、新三板掛牌企業、IPO(首次公開募股)企業均可獲25萬元—1000多萬元不等的獎勵。特別地,擴大了對企業掛牌新三板的獎勵,并增加企業進入新三板創新層的獎勵。
與之相應,今年開始,南海掀起了一股企業登陸資本市場熱。僅一季度,就有2家企業在深交所上市、7家企業掛牌新三板,均創歷史紀錄。截至4月底,南海區共有IPO企業15家,另有5家已向中國證監會遞交上市申請材料。此外,還有新三板掛牌企業37家、股改企業70家、上市后備企業108家。粵股交主板掛牌企業132家。已初步建立起涵蓋主辦、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支持100條生產線“機器換人”融資租賃將成企業增資擴產利器
2007年,廣東省政府授牌成立廣東金融高新區,定位“金融后援基地”和“產業金融中心”。
十年發展,目前,廣東金融高新區已吸引PICC南方信息中心、友邦金融中心、法國凱捷BPO運營中心等326個項目落戶,其中私募創投項目171個,募集資金項目超320億元。5萬金融白領人才在此聚集,廣東金融高新區還榮獲“2015年度全球最佳服務外包園區——中國十強”。
如今,廣東金融高新區不僅以“金融后援基地”逐步輻射亞太,還在金融科技產業融合上,創新金融業態,扶持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廣東陽晨廚具有限公司(下稱“陽晨廚具”)2016年的銷售額約為3億元,這個數字原本可以更高——陽晨廚具副總經理肖龍透露,由于生產效率跟不上,去年很多訂單都不敢接。盡管迫切需要進行自動化改造,但一次性現金投入太大,陽晨廚具覺得有壓力。
南海最早的機器人企業之一廣東泰格威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泰格威”)總經理盧新建說,泰格威今年一季度所接的訂單已超過2016年全年,且相比過去小打小鬧的單臺機器人、生產工作站等,現在,企業的需求發展到整條生產線改造。但動輒近千萬元的投入,讓不少企業猶疑不決。
不僅南海,在佛山、甚至珠三角的制造業重鎮,“機器換人”的供、需之間,擋著一個大大的“錢”字。
去年6月底,佛山首家金融租賃公司,佛山海晟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晟金租”)完成工商注冊。同年10月,在南海區委區政府的牽頭下,佛山市機械裝備行業協會、海晟金租、廣東粵科融資租賃有限公司三方聯合支持珠西裝備制造按揭中心的設立,為機器人、裝備制造業提供金融支持,其影響不限于南海、佛山,將延伸至整個珠江西岸。
簡單說來,融資租賃(金融租賃)將設備的使用權和所有權分開,允許企業先以分期付租的方式使用設備,租金付清后可以象征式的名義貨價獲得設備所有權。作為一種與實體經濟聯系最為緊密的融資方式,世界各國的融資租賃產業發展程度幾乎和實體經濟的強弱呈“正相關”。
通過與海晟金租合作,陽晨廚具引入了一條價值近243萬元的靜電涂裝生產線,在18個月內,按月等額交租,減少了一次性大額現金的支出,保證了企業正常的流動資金。
而泰格威作為機器人廠商參與廠商租賃,得以承擔首條標的近千萬元的電梯行業整條生產線改造。
海晟金租總裁趙國俊介紹,海晟金租已累計拜訪智能制造企業近200家,其中已投放支持裝備制造業發展項目超70個,累計向機器人產品生產企業及終端用戶投放融資租賃款6.5億元,占公司投放總額的10%。
2017年,海晟金租計劃在裝備制造業領域新增投放30億元,支持約250戶小微企業通過融資租賃獲得技改資金,并支持100條先進生產線的“機器換人”計劃落地。
為推動融資租賃行業在廣東金融高新區的發展,南海近日出臺《佛山市南海區促進融資租賃行業發展扶持辦法》,企業通過融資租賃方式取得生產設備的,按融資金額的1%予以補貼,每年補貼金額不超過50萬元;融資租賃公司幫助南海企業以融資租賃獲取設備的,最高補貼200萬元。同時,南海還將以落戶獎勵、運營扶持等鼓勵融資租賃企業集聚南海,發展壯大業務。
從“抵押為主”到“信用為本”將廣東金融高新區打造成全國信用建設示范區
去年,《廣東金融高新技術服務區跨界創新行動計劃》發布,提出,圍繞推進金融創新和規范金融發展雙主線,探索一條從“抵押為主”升級成為以“信用為本”的新路子,培育適合創新發展的優良土壤,建立起既完善又具特色的金融信用體系與監管體系。
“我們要解決的,不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而是‘講信用的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黃志豪說,“信用為本、跨界共享”應是地方政府發展金融的思路。
在“信用為本、跨界共享”的建設中,南海區“政銀企”征信云是其中重要的一個項目。
征信云基于南海區數據統籌成果,在涵括71個部門及公共企事業單位、覆蓋20萬家市場主體、22年歷史數據基礎上,匯集了銀行、保險、融資擔保、小額貸款、融資租賃、股權交易中心等各類金融機構數據,建立區企業信用數據檔案。
資料顯示,南海區數據統籌局成立3年來,已先后搭建起了地圖庫、法人庫、人口庫、政務庫、城市環境庫、產業經濟庫、決策分析庫7大數據庫和各類主題庫,并構建了全區統一的數據資源目錄平臺和數據服務平臺,為跨界、跨部門抽取數據、數據提質標準化、數據訂閱和授權訪問等功能提供技術支持。
截至今年2月,南海區政務數據資源目錄平臺的數據記錄總量已達5.55億條。平臺數據日均被調用次數約為2990次。南海區數據統籌局還被DT大數據產業創新研究院(DTiii)評為中國大數據應用最佳實踐案例。
筆者從南海區數據統籌局獲悉,金融機構可通過“政銀企”征信云查詢企業的綜合信用數據,從而更客觀、全面、科學地對企業信用進行評估,篩選出潛在優質誠信客戶,降低金融風險,提高融資效率,實現金融業務創新。
5月15日,南海區20多個部門、單位,參與了“佛山南海金融聯合執法培訓”,黃志豪表示,南海要打造信用為本的全鏈條激勵約束機制,“讓依法合規的企業一路綠燈,違法違規的企業寸步難行。”
不僅如此,廣東金融高新區還引入湛江國際仲裁委,設立廣東金融高新區金融仲裁庭,以更高效率解決金融糾紛案件,為合法金融行為保駕護航。
“我們要將廣東金融高新區打造成為全國信用建設的示范區,將‘信用為本、跨界共享’打造成南海的城市品牌。”黃志豪說。
■關注
金融仲裁“服務”企業
保障地方金融創新
未來幾個月,進駐廣東金融高新區佛山民間金融街的佛山仲裁委員會金融仲裁院,將遷往更具地標性的友邦金融中心。到那時,廣東金融高新區直徑約1公里的范圍內,將有2家金融仲裁機構。
目前,佛山共擁有小額貸款公司39家,注冊資本達58.35億元,在全省僅次于廣、深。隨著金融業務的增長,金融糾紛也隨之攀升。2016年11月的數據顯示,2012年至2016年間,南海法院審結金融類糾紛共5249件,結案標的達167億元。
金融糾紛事實清楚、證據充分、法律關系簡單、結果具有可預期性,且由于資金凍結將嚴重影響經營,因而對糾紛解決的時效性要求很高。相比訴訟,高效便捷、一裁終局的仲裁顯然更適用。
在這種背景下,2014年底,佛山仲裁委金融仲裁院作為派出機構,入駐廣東金融高新區。
去年11月,南海啟動由多個行政執法部門組成的金融聯合執法機制,并與湛江國際仲裁院合作設立廣東金融高新區金融仲裁庭。今年2月,該金融仲裁庭正式成立。
“金融聯合執法機制旨在解決金融創新與金融風險的共生矛盾,營造重信譽、守信用、講信義的金融生態環境,為地方金融創新發展保駕護航。”佛山市委常、南海區委書記黃志豪說。
2016年,佛山仲裁委金融仲裁院共受理案件共計470件,標的金額達20億元,案件受理量和標的金額均占佛山仲裁委的一半。
而廣東金融高新區金融仲裁庭才運營2月有余,由于仲裁機構擁有無地域、無級別的特性,不僅開始承接了知名P2P網貸(即個體與個體之間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的直接借貸)平臺易租寶的部分借貸糾紛案件,還與廣州碳排放交易所、海南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等進行了接洽,未來或達成合作。
有研究指出,仲裁已被公認為一種服務商品,可成為市場競爭的對象。例如英國、比利時、西班牙等都在努力爭取成為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仲裁地之一。
廣東金融高新區金融仲裁庭負責人馬占軍認為,只要一個地區業務量有需求,就會有更多仲裁機構入駐,“不同的仲裁機構通過提供不同的服務,形成良性的市場競爭,可以更好地服務企業。”
■聚焦
171個私募創投項目募集資金超320億元
撬動社會資本
千燈湖畔攪起創新創業潮
近日,位于廣東金融高新區的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佛山天安數碼城正式上線創新金融服務平臺,通過該平臺,天安數碼城的孵化企業可直接對接東方富海、東方匯銀、中盈盛達、凱鼎投資等知名投融資機構。
而今年以來,已有一批重量級投融資機構涌入廣東金融高新區,3月底召開的金融高新區資本市場大會上,更有超200億元基金項目集體亮相,重點關注南海、佛山的優質項目。資本寒冬過后,創業者正迎來一輪資本投資的復蘇。
千燈湖創投小鎮招商瞄準全國Top50
位于佛山眾創金融街的佛山英諾創新空間內,四五十個創新創業團隊將2700平方米的空間塞得滿滿當當。
佛山英諾創新空間運營總監羅宇介紹,英諾創新空間已進駐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城市。與其他城市不同,佛山英諾創新空間更關注于傳統制造業結合的業態,包括智能制造、3D打印等。
數據顯示,自2015年11月成立以來,佛山英諾創新空間已入孵共計51個項目,其中注冊成立42家公司,總注冊金額約2500萬元,并成功孵出19個項目。
目前,佛山眾創金融街已涵蓋孵化器、加速器、天使投資、創業公寓、創業學院、一站式創業行政服務、路演中心等多種創業服務業態,構建起多層次,多元化投融資體系。
筆者獲悉,作為佛山市打造珠江西岸創投風投中心的重要載體,千燈湖創投小鎮核心區的眾創金融街已基本完成詳細規劃初步方案設計,39度空間藝術創意社區也啟動園區升級改造概念設計項目。目前,正在加快制訂千燈湖創投小鎮的總體發展目標以及整體運營管理方案,細化扶持政策,重點瞄準全國前50強乃至前20強的創投公司、股權投資基金公司,吸引其落戶。下半年,千燈湖創投小鎮或全面啟動招商。
超200億基金項目落戶
與廣東金融高新區管委會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的投資機構,包括清科集團、美國瑟拉夫天使集團、廣東省粵科金融集團有限公司、紅杉資本股權投資管理(天津)有限公司(下稱“紅杉資本”)等國內外知名投資機構。例如,紅杉資本來自美國硅谷,曾投資蘋果、谷歌、雅虎等如今的巨頭,在中國的投資組合則包括新浪、阿里巴巴等。
落戶廣東金融高新區的超200億元基金項目中,規模最大的市粵科南海并購母基金,總規模100億元。將由粵科和南海區各出資10億元,撬動社會資本80億元。通過子基金圍繞廣東省境內,特別是佛山南海的上市公司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創新領域,擬投資南海本地的額度不少于10億元。
備受關注的佛山市南海區創新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子基金,已確定了首批10家子基金合作機構,總規模達22.475億元。該子基金將加大對本地的先進制造、工業4.0、智能制造、電子信息、TMT等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資。
此外,還有關注新能源產業的千燈湖新能源產業投資基金,總規模60億元;由軟銀中國資本管理的軟銀基金,總規模3億元,主要關注技術型和信息科技企業,重點幫助佛山傳統制造業通過信息科技的改造進行升級。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3月底,廣東金融高新區核心區共引進私募創投項目171個,募集資金規模超320億元。